跳到主要內容區

慈濟大學

走進泥濘看見光

海報1圖片
海報2圖片
海報3圖片

文/照片:慈濟大學護理學系 江錦玲

        114年9月23日,樺加沙颱風夾帶著狂風暴雨肆虐花蓮,馬太鞍溪堰塞湖潰決,一夜之間,光復鄉被滾滾泥流吞噬。走進災區,映入眼簾的是令人心碎的景象——家園被掩埋、街道不復存在、許多居民無家可歸,有人甚至永遠失去了摯愛的家人。

        9月27日,我踏上光復鄉那條「沒有地面」的路。腳下泥濘難行,每一步都陷入厚重的泥砂,但心中卻有一道光指引著我。那不是失望的盡頭,而是一條邀請人學會「相信」的路——相信人性的溫度、相信愛能讓我們再次起身。這條路教會我,面對斷垣殘壁,我們仍能展開翅膀,孕育出繼續前行的勇氣。那一刻,我明白了:當大家同心時,即使是最艱難的路,也不再遙遠。每個人,都是彼此的菩薩。

       走進被泥砂吞沒的屋子,看著滿地破損的傢俱與記憶,我看到的不只是毀壞,而是人們努力抓回生命痕跡的雙手。我被安排到一戶災民家中,屋內的廚房滿是厚厚泥漬。主人家請我們將所有被汙染的物品丟棄。當我挖出一甕甕覆滿泥沙的酒,問道:「這些也要丟嗎?」他沉默了許久,眼眶泛紅地說:「那是父親生前釀的酒……我不喝,但我不知道該放哪裡。」那一刻,我的心被深深觸動。那些酒甕,不只是瓶瓶罐罐,而是他與父親之間的連結。我將它們輕放在屋簷下,想為這份情感尋找一個可以喘息的角落。天災摧毀了房舍,卻摧毀不了人們心中那份對愛與回憶的珍惜。那天我深深體會,清理的不只是泥沙,更是在修復人與愛之間的相遇。

       在協助清掃的過程中,我偶遇一位災民——她是慈濟護專第一屆的畢業生,曾是我於花蓮慈濟醫院急診室工作時的實習生。當我們彼此相認的瞬間,言語全都化為淚水,只能緊緊相擁而泣。那是一個沉重卻溫暖的擁抱,彷彿將這些日子以來的苦痛與無助緊緊交織在一起。我能感受到她顫抖的肩膀,也能體會到她努力撐起的堅強。那一刻,淚水不再代表軟弱,而是象徵著彼此的惺惺相惜——「你並不孤單。」在滿目瘡痍的土地上,這份緣份成為一種彼此療癒、互相支持的力量。

      這趟走入災區的旅程,讓我明白:我們無法掌控水勢的流向,但可以決定內心的方向。能夠幫助別人,其實是一種幸福,因心中有光,才有力量照亮他人。清理的不只是屋舍的泥濘,更是心靈的塵埃。災後重建的路仍然漫長,但在一次次彎腰與抬頭之間,我看見了希望的萌芽,也看見了「愛」在泥濘中重新綻放。

瀏覽數: